腸胃作為人體重要的營養吸收器官,它的健康狀態直接關系到身體是否能夠維持健康。由于強大的工作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因素,大多數人的腸胃已經處于亞健康狀態,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腸胃不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腸胃病患者的人數高達2.3億人,其中約有40%患者長期受腸胃病的困擾,近70%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腸胃不適,腸胃病的人群發病率高達80%。菌菇作為藥食同源的健康食品,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其富含的多糖、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具有保護消化系統粘膜、改善腸胃炎癥不適、調節腸道菌群等生理活性,在養胃護腸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應用前景。
在養胃護腸方面的研究應用最多、最為消費者認可的食用菌當屬猴頭菇,大量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猴頭菇對胃黏膜損傷、胃潰瘍、慢性胃炎等具有改善和保護作用,能夠抑制潰瘍形成,減小潰瘍面積,促進黏膜損傷和潰瘍愈合。廣東微生物研究所研究還發現猴頭菇提取物能夠改善炎性腸道疾病小鼠的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改善結腸粘膜狀態和組織損傷,調控炎癥因子表達,進而緩解炎癥腸道疾病的癥狀【Oncotarget, 2017, 8(49): 85838-85857】。
臨床上猴頭菇提取物制成的顆粒劑已被廣泛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在防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藥物性胃炎和胃黏膜損傷、胃潰瘍、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以及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上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如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華瑞醫院消化內科研究了猴頭菌提取物顆粒對166例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其中治療組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同時加服猴頭菇提取物顆粒,結果發現治療組潰瘍愈合和胃痛改善癥狀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2.9%和97.6%,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消化病雜志, 2009, 21(5):303-305】。武漢市第一醫院采用猴頭菇提取物顆粒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組服用猴頭菇提取物顆粒,連續治療2療程后結果發現治療組患者主觀癥狀改善有效率90%,內鏡下潰瘍性結腸炎改善有效率9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消化病雜志, 2007, 19(2):113-114】。
除猴頭菇外,研究還發現其它一些食用菌多糖也可作為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和活性。如臺灣東海大學研究了靈芝多糖對II型糖尿病小鼠腸道菌群組成和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靈芝多糖能夠降低有害菌豐度,提高有益菌豐度,使紊亂的腸道菌群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時還可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Inter J Biolog Macromol, 2019, 155: 890-902】。臺灣長庚大學研究了靈芝提取物對高脂膳食小鼠腸道菌群組成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靈芝提取物不僅能夠調節腸道菌群組成,還能逆轉高脂膳食誘導的腸道異常,降低內毒素變形桿菌水平和代謝性內毒素血癥,保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Nat Commun, 2015, 6: 7489】。
福建農林大學從灰樹花中提取得到灰樹花多糖并研究了其對I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實驗結果發現灰樹花多糖不僅能夠激活胰島素受體底物,降低小鼠肝臟血糖,還對小鼠體內腸道菌群具有調控作用,灰樹花多糖有望作為膳食補充劑幫助調節糖尿病人的腸道菌群【Food Chem Toxicol, 2019, 126: 295-302】。
東北林業大學從白樺茸中分離得到了白樺茸多糖,并研究了其對慢性胰腺炎小鼠腸道菌群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白樺茸多糖能夠提高小鼠谷胱甘肽氧化酶和總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水平,同時調節有害菌和有益菌比例,調控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多樣性【AMB Expr, 2017, 7:39】。
除猴頭菇外,研究還發現其它一些食用菌多糖也可作為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和活性。如臺灣東海大學研究了靈芝多糖對II型糖尿病小鼠腸道菌群組成和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靈芝多糖能夠降低有害菌豐度,提高有益菌豐度,使紊亂的腸道菌群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時還可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Inter J Biolog Macromol, 2019, 155: 890-902】。臺灣長庚大學研究了靈芝提取物對高脂膳食小鼠腸道菌群組成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靈芝提取物不僅能夠調節腸道菌群組成,還能逆轉高脂膳食誘導的腸道異常,降低內毒素變形桿菌水平和代謝性內毒素血癥,保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Nat Commun, 2015, 6: 7489】。
福建農林大學從灰樹花中提取得到灰樹花多糖并研究了其對I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實驗結果發現灰樹花多糖不僅能夠激活胰島素受體底物,降低小鼠肝臟血糖,還對小鼠體內腸道菌群具有調控作用,灰樹花多糖有望作為膳食補充劑幫助調節糖尿病人的腸道菌群【Food Chem Toxicol, 2019, 126: 295-302】。
東北林業大學從白樺茸中分離得到了白樺茸多糖,并研究了其對慢性胰腺炎小鼠腸道菌群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白樺茸多糖能夠提高小鼠谷胱甘肽氧化酶和總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水平,同時調節有害菌和有益菌比例,調控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多樣性【AMB Expr, 2017, 7:39】。